• 2022-11-10

唐代「西河劍器」考論的五條線索

【漢坊聽詩語】舊愛新歡‧番外篇

 

唐代「西河劍器」考論的五條線索

 

作者:朱玉昌 (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)

 

詩聖杜甫於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,在夔州別駕元持府上作客,席間觀賞了公孫大娘弟子李十二娘的精采劍舞演出,有感而發寫下〈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〉,序中提及「西河劍器」舞,「西河」在哪?史料眾說紛紜,舞些什麼?更是查無詳載。因此,根據可考史料,釐出五條線索,分「地名」與「舞碼」,逐一作相對符合邏輯的推斷。

 

關於詩序的「地名」考

 

線索一

 

據戰國《竹書紀年•帝廑》記載「元年己未,帝即位,居西河。」帝廑諱胤甲是夏朝的君主,即位後,建都於西河。後胤甲駕崩,由哥哥孔甲繼位,仍都西河。這處西河,依史學家考證,遺址位於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。

 

線索二

 

又據《舊唐書•地理志》卷三十九明載「安陽漢侯國,故城在湯陰東。曹魏時,廢安陽,並入鄴。後周移鄴,置縣於安陽故城,仍為鄴縣。隋又改為安陽縣……煬帝初,於鄴故都大慈寺置鄴縣。貞觀八年,始築今治所(鄴縣)小城。」

 

 推論:

 

合線索一、二得推論,西河即為鄴縣。

 

公孫大娘在鄴縣舞「西河劍器」,如果跳的只是純粹執劍設計出來的肢體舞蹈動作,那麼與其他地點場合設計出來的舞碼有何差別?為何冠名「西河」?以常理判斷,舞碼內容應該與西河當地風土傳說或特色有關。

 

關於詩序的「舞碼」考

 

線索三

 

追溯鄴縣最著名的典故為《戰國策•魏策》所記,西門豹為「鄴令(鄴縣令)」的故事。另據太史公在《史記•滑稽列傳》裡,以帶有戲劇張力手法,生動講述了西門豹治理鄴縣期間,革除「河伯娶婦」的惡習。又在《全唐詩》中發現晚唐詩人汪遵留有一首題名〈西河〉的七絕詩作,這首詩就是描寫西門豹治鄴的史蹟,對西門豹以智謀驅邪,破除迷信,愛民如子的德政倍加讚揚。並抒發為官者應以民利為優先,一切施為當正大光明。

 

線索四

 

查閱初唐到盛唐間,記錄宮廷教坊的寶典《教坊記》,今雖為殘本,仍可獲取諸多資訊,可查尚存樂舞曲目三百二十四套,其中二百七十八套為一般曲目,而構作嚴密,節奏複雜的大曲歌舞有四十六齣,大曲包括舞曲、戲曲及雅樂,其中不乏今人熟知張力強烈的〈蘭陵王〉、〈踏謠娘〉、〈烏夜啼〉、〈春鶯囀〉,尤其〈破陣樂〉氣勢宏偉,充滿奇幻,絕對是唐代史詩型舞蹈經典巨作。

 

線索五

 

坊間不計其數研究,引《明皇雜錄》載,「上素曉音律。時有公孫大娘者,善舞劍,能為鄰里曲、裴將軍滿堂勢、西河劍器渾脱,遺妍妙,皆冠絕於時。」得知公孫大娘除舞「西河劍器」、「劍器渾脱」外,也擅長跳「裴將軍滿堂勢」,遺憾的是,翻遍可查《明皇雜錄》六種版本,無論「四庫全書」本、「元陶宗儀輯說郛」本、「張氏墨海金壺叢書」本、「錢氏守山閣叢書」本、「王雲五編叢書集成」本,以及「唐人說薈掃葉山房石印」本等,皆不見這些研究所引證的文字記錄。

 

雖尚無緣親證《明皇雜錄》載「裴將軍滿堂勢」蹤跡,但「劍聖」裴旻舞劍的驚奇絕豔,卻在天寶十三年進士喬潭親自觀賞後,不同於《獨異志》,寫下更為詳實可信的〈裴將軍劍舞賦〉,賦中,裴旻頭戴貝殼帽,身穿虎皮衣,舞中不時展現大唐威勢,令天下諸侯不得不對天朝誠服。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裴旻的劍舞是帶著故事性的。也不難想像,公孫大娘招牌舞碼「裴將軍滿堂勢」,應該就是根據裴旻真人真事改編。

 

 推論:

 

一、由線索四得知,唐代藝文生活,不論詞曲音樂、戲曲舞蹈、琴鼓歌唱等發展完整成熟。

 

二、以線索五〈裴將軍劍舞賦〉驗證線索四,得證盛唐舞曲發展,已經具備戲劇性與情節張力。

 

結論】

 

從線索一與二知,鄴縣古名即西河。取線索四和五,結合線索三的西河歷史典故,再依邏輯合理推敲,「西河劍器」是一套富有完整情節架構的舞碼作品,內容應與西門豹治鄴,革除「河伯娶婦」陋弊有關。